Saturday, October 3, 2009

"无根草"


这篇文章力陈以中国《诗经》和希伯来《诗篇》探讨两者之间对人生或人性过去所面对的逼迫、不公义及伤痛时而产生一种对社会、时代的回应、呼求及挣扎体现内里心中的探索;作者透过彼此的宗教意义的共存点,并希望藉着以跨文化的交流方式;从而建构一个属于亚洲基督徒的身份。笔者关注此本除了藉着上述作者所提出的方式拉近两个不同文化历史背景所带来的差距和影响所带来对人性的互动所探讨外;笔者主张身为一个以跨越文化对人性的探索,除了引用上述的观点外,可否从另一个角度探讨亚洲人对整个的“根”执着。从过往亚洲人对信奉基督教错误的诠释就是成为基督徒就得改名换姓、放弃旧有的文化、思想和传统等;犹如一束“无根草”。从此,与“亚洲世界”隔绝。这一切对大家来说都是那么的挣扎。那么,身为这个时代夹在两个文化鸿沟的“年轻”的亚洲基督徒,除了如上述般,对彼此之间共存点有认知外,我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单单只为自己定位?仰或从新关注投入建构基督教对比亚洲人“根”的诠释?笔者建议作者除了展开基督教与其他文本对比的诠释外,我们更需要努力以圣经文本的真意和体现,如何可以从新体现对社会公共性的需要,从而产生密切关系和帮助等。深信有助矫正过去“年长”亚洲人对整个基督教的定义,同时渐进式在建构和改变一个从过去、现今或未来,都对每个人生命产生息息相关和产生深切影响的宗教。

2 comments:

  1. 句子过于冗长会模糊你主要的论点。比如上文第一句。
    “无根草”的反思很特别,也间接引申华人基督徒身份的建构。
    Euanggelion对“我们更需要努力以圣经文本的真意和体现,如何可以从新体现对社会公共性的需要,从而产生密切关系和帮助等”有什么具体一些的建议?

    ReplyDelete
  2. 身份被誉为“无根草”的主因1)“近代(年轻)”亚洲基督徒究竟对过去中国的历史知多少呢?有者甚至一窍不通(就以马来西亚基督徒,我们接触中国历史的机会少之又少)。加上我们对希伯来文化了解也不深,也不曾做过深入的研究。因此,单单依据李織昌用诗篇对比诗经的方法探讨人性课题,对我们可说是,无关痛痒及生活实用性不强。(虽同属亚洲基督徒,当中却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笔者认为若从 过去受到奴隶制度的打压(东英度公司),许多基督徒是带着枪进入内地,同时有者也在进行鸦片毒品的交易来危害人间,导致他们对基督教的憎恨和误解等,探讨他们内心的挣扎和问题;才可以打开他们的心结。(深信这也曾影响着我们的祖父母过去南来。2) 一般传统亚洲人喻基督教为洋教,是因为他们对基督徒的认知受到“六亲不认”忘却祖宗、完全断绝中国过去传统礼仪等的错误诠释。根据圣经在十诫中清楚教导,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申5:16)。祂非常注重我们看待父母的心态,所以这是第一条对人带命令式的诫命,这也是一般社会回应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反哺德行。另一方面,许多非信者以为基督徒是不跟随中华传统节期,只庆祝圣诞节等的错误观念,则有待我们以行动来证明。

    ReplyDelete